文质兼美气自华
作者:马小杰
2016-02-05 10:01:31

    《说文》曰“文,错画也,象交文。”“质,以物相赘。”“文”即物之形式。“质”即物之内容。对书法艺术来讲,“文”指其作品书写内容、谋篇布局、字体选择、书写线条,笔墨表现等;“质”则指书法作品内在气韵、情感、思想和蕴含其中的精神力量等。

    备受关注的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,盛世空前,善书者可谓众矣,诸多书家都将最好之状态,最佳之构思,最精之笔墨投入到这届国展中,最终有42件作品获得最高奖——优秀奖,这些作品,尽管不能说是尽善尽美,完全代表当今书法的最高水平,但是,就这个赛事的评选机制选拔出来的书法力作,应该具备形式与内容较为完美的结合,即文质兼美。

一、书之贵文

    “文”与“质”这对概念,是关于人类早期审美意识的基本范畴:“文”代表了各民族先民对各类对象以形式美为基础内涵的审美价值、审美属性的自觉意识。孔子认识到“文”之重要,告诫弟子 “言之无文,行之不远。”书法作品创作,“文”带来怎样的思考?

    首先,本届国展提出的“十六字”的指导思想非常重要,其中“艺文兼备”这四个字意义非常重大。“根植传统、鼓励创新、多样包容”这些都要落实到“艺文兼备”。其次,欣赏书法作品,观者自然想了解作者的文辞之美,十一届国展学术观察、著名学者张天弓先生所言:“社会上常说现在的书法家就只会写唐诗宋词。这次国展提出关注自作诗文,目前发现数量还不够,但是依然会发现书家的视野会去关注书论、文论、画论、经学等等,较之以往的展览广阔多了,当然这还很不够,还应努力。”再者,笔者参加本届国展,比较注重书写内容的选择。完成的书法作品是一首名曰《大西南赋》的四言诗歌,全诗五百余字,其内容利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创作而成,描绘了大西南四省一市的自然风光,风土人情,人文地理,历史文明,宗教信仰,名人轶亊等等:“巍峨中华,诗赋西南。四省一市,超群卓然。覆渝康藏,领川黔滇......。”最终有幸获得优秀奖,欣喜之余,冷静沉思,为何获奖,偶然加必然也,自撰诗文可能算其中的一个亮点吧!

    笔者国展参赛作品之“文”,字体选择清代小篆,主要运用吴让之、赵之谦笔法所书,利用四条屏拼接成中堂形式等等,篇章所限,姑不赘述。

二、书之重质

    书法作品之“质”,是书法的灵魂之所在。它是书法本质中最扣人心弦,最感人的部分,是书法作品中透露出来的最美的气息、最雄强的气势、最绚丽多姿形象,是有骨力有血肉的翰墨精神。

    书之“质”,首先在气韵。气为气质、气势,韵为节奏、规律。气韵是看不到的,但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。也可以叫做神采。“书之妙道,形质次之,神采为上”,这是书家创作累积到一定程度而达到的一种境界。书家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艺术语言──笔触的气势节奏、水墨的滋润酣畅、物象的俯仰开合、时空的虚实动静等,予以生动而充分的表现,结构出形与神、情与理、物与我高度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,使欣赏者感受到无论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,还是构成这些形象的表现因素,无不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和盎然的诗意。

    其次,书之“质”,贵在能出真性情,讴歌真善美,既书之德性,这也是书法生命的最高境界。通过书法作品可以窥视书家心灵表现和内心世界,可以看到书家的思想高低、品德优劣、学识深浅、风格雅俗、名利浓淡等。中国书法历来以人品道德,气节情操,作为衡量书法艺术的重要标准。王羲之为人飘逸、洒脱、旷达、傲世,其字便有自由、洒脱、神采飞扬的风神;唐代书法家颜真卿,为官清正,刚正不阿,一身正气,所以被世人称为“心正则笔正”,他的书法气势恢宏,凛然浩气,神采飞扬,为历代书家们推崇;宋代宰相蔡京的书艺不逊于蔡襄,就因为他品德欠缺而被排除书坛之外。赵孟頫的书画在元初被列为第一,但由于他以宋朝皇族投降元人,后人瞧不起他。明代书法家傅山作诗告诫子孙:“作字先作人,人奇字自古。纲常叛周孔,笔墨不可补。未习鲁公书,先观鲁公诂。平原气在中,毛颖足吞虏”。傅山提出的“作字先作人”的观点,就是说如果背离了周礼儒学,那么做人就是立不住脚的,这样的人写出字来也必然流露出一种“小人之态”,只要胸中有颜真卿那样的浩然正气,一管小小的羊毫也足以“气吞强虏”。

    书法之“质”,还表现为书法作品的思想和精神内涵等。

三、文质兼美

    书法作品不但形式完美,而且内容深厚,只有二者完美结合才能称之为好书佳作。

    那么,如何做到书法作品的文质兼美呢?

    首先,植根传统,还原书法艺术的本来面目。书法艺术来不得半点的虚假,继承和发扬这一神圣的艺术事业,是我们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。一个书家,应该潜心研习古代法书经典,谙熟历代书学理论,融会贯通,方得学书正法,要明确一点,毛笔字大凡文化人都可以写写,然而书法艺术创作则不然,历来都是高人志士,学识渊博,淡泊名利,心净如水,乐于吃苦,肯下真功夫的极少数高智商、高天分的人所从事的神圣事业,决不是大众文艺。

    其次,书法艺术在继承中求变异,在变异中求发展。书法的发展规律不同于科学技术,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快有慢,发明了青链霉素就解决了肺炎问题,从此就不再倒退。书法艺术则不然,前人成果和经验固可启迪后人,后来者如果具备超人的天赋和勤奋,勇于探索,善于借鉴古人的经验,形成艺术风格,就可能成为书法家。书法艺术切忌千人一面,步人后尘。齐白石说过,“学我则俗,象我则死”,艺术是不能雷同的。不少书家以汉简、魏碑或他人书体临摹得酷似而沾沾自喜,模仿得越酷似固然好,但必需融会贯通,寻求变化,博采众家之长于一炉,锻造具有个性的艺术风格,否则艺术生命就枯萎。艺术贵在创新,这种创新在于继承传统书道的基本前提下进行。方能争得一席之地。书法贵在学古而不拘泥于古,也不宜泥于古。重要的是书法贵在学古而不违背时代,趋今而不混同于俗弊。

    第三,与时俱进,做德才兼备的书法家。十一届国展评选,反对立异标新,凌逾百代,提倡守望经典,文质兼美,为维护书法艺术的尊严,痛斥流弊,正本清源,确保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懈努力。书法作为一门神圣的艺术科学,理应反映当代人的思想、情操和精神风貌。这一神圣的使命,只有靠那些高人志士,博古通今,淡薄名利,勤奋好学,甘于吃苦,勇于探索的人来完成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书法家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,扎根人民、扎根生活,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,弘扬中国精神、凝聚中国力量,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。